找到相关内容182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的五戒十善

    淫,口不造恶业——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。若再能意不造三恶业——贪、瞋、痴、心地善良,这就是十善。   五戒十善是佛教的基本,万丈高楼从地起,要证菩提,地基要打好,持就是基础,有就有定,有...「法华经」之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」中说「若有众生多于淫欲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欲。」持念观音圣号可使我们身心清净,不为外染所犯。   妄语包括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共种。妄语是指不真实的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178792.html
  • 蕅益大师 《答比丘五问(原问附)》

    人天福邪?宗教开眼,言虽相似,但离戒别谈宗教,便堕恶见。沩山云:“毗尼法席,尚未叨陪,了义上乘,岂能甄别。”荆溪云:“用前为境,以六观之,事理相即,当知篇聚。”一不可亏,世人蔑事,欲尚深理,验知此观孤虚无本。既亏观境,观亦无从。宗教诚训照然,胡弗思也。无上而判属人天,舍律仪而空谈道共,正见已破,行履必荒,恶趣三涂,敢保有分,人天不可得矣。 (问。末世钝根,只宜要略,分律藏,世尚畏繁。何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73479685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与藏族酒文化

    指出的是,佛教的四大“根本”中并不包括戒酒(根本即入门五戒中除酒以外的)。可见酒并非在佛教深恶痛绝之列。只不过对出家人加以酒戒,防止其贪杯乱性,不能致志于修行,对于广大的信教群众来说,仅要求信仰教义,并不苛求戒律。自然在根本之外的酒戒更不会施之于群众了。因而,尽管寺庙中戒酒,民间的造酒、饮酒照样兴盛发展。事实上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兼容和涵化,使得藏族的酒文化更具特色。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330082867.html
  • 略论佛教戒律的现代意义

    本》云:“善护于口言,自净其志意,身莫作诸恶,此三业清净,能得如是行,是大仙人道。此是释迦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,于十二年中,为无事僧说是戒经,从是以后广分别说。”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亦云:“...积极性言)两方面而言。   后因僧团扩大,弟子根器不一,有作不净行,佛陀才制立学处,即制戒,才有了戒律。“戒律”一词,依律藏梵音译者有种:⒈ 尸罗,本义为“清凉”,汉译为。《大乘义章》云:“言尸罗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673529.html
  • 概述戒律

    ,戒相涵盖在家、出家共有八种:(一)三皈依;(二)五戒;(三)八关斋戒;()十戒;(五)式叉摩尼法;(六)比丘;(七)比丘尼;(八)菩萨。以下对八种戒相分别解释。  三皈依简称三皈,这是最基本...菩萨,或犯重罪,如能作取相忏,罪可悔除。但忏悔除罪,只是除的犯戒罪,性罪并不能除去。五戒之中,杀、盗、邪淫、妄语,均有可悔与不可悔罪;饮酒一,虽犯均为可悔。因此,五戒的前为性戒,饮酒为遮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341162.html
  • 关于戒律

    还出现了专攻学,以律为宗的教派和拥有戒坛专门授戒为特色的寺院。   据道宣《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等所说,一切诸戒都有戒法、戒体、戒行、戒相科。戒法是佛陀所制的各种戒律;戒体是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...“作持止犯”。详细而言,戒相涵盖在家、出家共有八种:(一)三皈依;(二)五戒;(三)八关斋戒;()十戒;(五)式叉摩尼法;(六)比丘;(七)比丘尼;(八)菩萨。以下对八种戒相分别解释。   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4256130.html
  • 佛教戒律概述

    法藏部的戒律。在中国还出现了专攻学,以律为宗的教派和拥有戒坛专门授戒为特色的寺院。   据道宣《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等所说,一切诸戒都有戒法、戒体、戒行、戒相科。戒法是佛陀所制的各种戒律;戒体是...也就违犯了戒法,此为“作持止犯”。详细而言,戒相涵盖在家、出家共有八种:(一)三皈依;(二)五戒;(三)八关斋戒;()十戒;(五)式叉摩尼法;(六)比丘;(七)比丘尼;(八)菩萨。以下对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2757844.html
  • 律学集要

    正道已,渐次摄心止观静虑,得正智慧,方于世间而得解脱。是故为定慧解脱一切根本。(解脱道论戒品)   二、大小与通别   有大小乘之别:大乘则宗梵网戒本等,小乘则宗十诵分等。唐道宣律师,盛弘此...mdash;—不属于,仅名三皈。三皈者: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未受以前必须要了解三皈道理,并非糊裹胡涂地盲从瞎说,如这样子皆不得三皈。   所谓三寳有种之别:一、理体三宾,二、化相三寳...

    方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1962896.html
  • 佛教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

    每天早晨起床后洗浴身体,敬礼六个方位,以求增长寿命和资财。佛教认为这样的礼仪是没有任何现实价值的。取代这种六方礼拜的仪式,释迦牟尼提出另外一套礼法,这就是“”、“六事”之法。   所谓“”,是指种能“今世为人所敬,后世生天上”的生活规范。其是:“一者不杀诸群生;二者不盗;三者不爱他人妇女;者不妄言两舌。”[1]佛在这里特别强调了种戒律,即后世流行的五大根本中的前种。在这里,佛并没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373559.html
  • 依明师修行十分重要

    五戒,畏其难也。实际上,有师传授的话,你非但不觉得难,而且觉得受持五戒十分必要,这是得人身的保证。其实五戒中的前是性戒,就是杀盗淫妄根本堕罪是本性恶的罪,这是人类的基本的道德标准。其它宣扬善的宗教,也以之为,如印度教的根本堕戒,基督教的十诫等。并不因为你不受持性戒就可以犯的,因为你犯的话,世间的法律也会制裁你!酒戒是遮罪,佛观察饮酒的种种过,对佛教徒来说,害处大而利益小,于是佛制此。...

    金顶三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2539753.html